400-050-9098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电镀原理简单介绍

电镀原理简单介绍
发布者:handler 发布日期:2019-01-08

电镀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在经济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然而说起电镀原理,大家可能就比较陌生了,今天我们就对电镀原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电镀原理包含四个方面:电镀液、电镀反应、电极与反应原理、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首先是电镀液,它有六个要素:主盐、络合剂、附加盐、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电镀添加剂。

电镀反应中的电化学反应:被镀的零件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金属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联结,阳极与阴均浸入镀液中。当在阴阳两极间施加一定电位时,则在阴极发生如下反应:从镀液内部扩散到电极和镀液界面的金属离子从阴极上获得电子,还原成单质金属。另一方面,在阳极则发生与阴极完全相反的反应,即阳极界面上发生金属的溶解,释放电子生成金属离子。

电极与反应机理:

(1)电极电位


当金属电极浸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时,存在如下的平衡,即金属失电子而溶解于溶液的反应和金属离子得电子而析出金属的逆反应应同时存在:平衡电位与金属的本性和溶液的温度﹐浓度有关。为了精确比较物质本性对平衡电位的影响﹐人们规定当溶液温度为250度﹐金属离子的浓度为1mol/L时﹐测得的电位叫标准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负值较大的金属都易失掉电子被氧化﹐而标准电极电位正值较大的金属都易得到电子被还原。

(2)极化


所谓极化就是指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所以,又把电流-电位曲线称为极化曲线。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主要是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

①电化学极化

由于阴极上电化学反应速度小于外电源供给电子的速度﹐从而使电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而引起的极化作用。

②浓差极化

由于邻近电极表液层的浓度与溶液主体的浓度发生差异而产生的极化称浓差极化﹐这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小于电子运动造成的。

电镀过程是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阴极上进行金属沉积的过程。


简单来说,电镀原理就是在含有欲镀金属的盐类溶液中,以被镀基体金属为阴极,通过电解作用,使镀液中欲镀金属的阳离子在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出来,形成镀层。

手机扫一扫